校史钩沉 8:笃行致远,砥砺前行-九游会网址j9

百廿理工

太原理工大学

校史钩沉 8:笃行致远,砥砺前行-九游会网址j9

发布时间:2022-05-01 来源:党委宣传部、档案馆 作者:党委宣传部、档案馆

“教育大革命”下学校的发展

1957年,在全国形势的影响下,太原工学院开展了一系列运动。1958年上半年,太原工学院在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掀起了 “教育大革命”的群众运动。在此期间,学校教学改革遭受了一些挫折,但广大师生始终以高度的热情,力图探索适合学院发展的道路。

1.迁入新址 划归省属

1958年夏,太原工学院从太原市侯家巷旧址全部迁入汾河西畔迎泽西大街新校址,开启新的发展阶段。7月26日,中央高教部下发通知,决定将全国由高教部直接管理的院校中的大多数下放或旁交各省、部领导和管理,太原工学院此后划归山西省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和管理。

太原工学院新校门

太原工学院划归山西省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和管理的文件

195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在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黄志刚、文教部部长王大任陪同下,来学校视察,参观校容、校办工厂和学校的科学研究展览,对每一件研究成果都热情给予赞扬,并勉励教师要解放思想、努力研究,作出更大的贡献。在参观校办工厂时,为电机制造厂和电子仪器厂题了名,并鼓励师生把太原工学院办好,努力赶上清华、北大。最后还为学院题词,书写了“太原工学院”五个大字。

陆定一等莅校视察

陆定一题写院名

2.总结经验,摸索前进

1959年2月,学院党委对1958年的“教育大革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总结,强调了以“教学为主”的方针,并提出要合理分配教学与生产劳动时间、从实际出发继续开展科学研究,把系统的理论教育与政策教育结合起来。3月,院团委根据共青团山西省委在全省学生中开展“五好运动”的指示,召开全院学生向“五好”进军的誓师大会。会后,全院同学开展了“五好”竞赛,制定了“五好”实施规划和落实措施。

五好运动

1960年1月起,根据全国科学技术计划会议和省委《关于开展技术革命和技术革命运动的指示》精神,学院组织师生1230人与26个厂矿企业挂钩协作,承担生产中重大技术关键课题152项,技术革新课题200多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览会展出的科研产品,自左至右:热轧齿轮机、电子模拟计算机、光电程序控制机床

1960年2月,院党委号召全院师生员工,掀起学习毛泽东同志著作的高潮。院党委成立了学习《毛泽东选集》指导小组,图书馆成立了“毛泽东著作阅览室”。

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交流会

1960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张际春,中共中央委员、教育部部长杨秀峰、共青团中央候补书记、学校工作部部长曾德林等领导同志来学院视察。在座谈会上,赵宗复同志汇报了学校工作情况,并陪同参观了有关实验室。

张际春等领导莅校视察

1960年6月1日至10日,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董必武、邓小平亲临大会开幕式。太原工学院被评为先进单位,同时学院土木系的防水教研组和施工教研组、机械系的铸工教研组和机床刀具教研组、农村电气化研究所、电机系的电机教研组也被评为先进单位。

1960年出席全国群英会的代表

1960年太原工学院成立我国第一个防水教研室。

该教研室先后参加了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北京地铁、上海黄浦江水底隧道的防水方案设计和防水材料研制。

在教学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面,也摸索到一些做法,如坚持了课程设计结合生产实践,毕业设计要“真刀真枪”地进行。这样的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机械系的学生直接为工厂进行的设计,不仅支援了工厂生产,而且大大锻炼了自己。机制专业四年级学生结合课程设计,参加了晋西机器厂的十米外圆磨床的设计。由于有教师和工厂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顺利地完成了设计任务。土木系工民建专业的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先后完成了阳泉钢厂的炼钢车间、阳泉水泥厂的全部厂房、牡丹江电石厂的全部厂房65000平方米的设计任务。这些工程都已建成投产。1960年机械系机制、铸造、锻压、焊接、金相等5个专业的四、五年级学生和徐璞副教授等31名教师到南京汽车厂,结合该厂的扩建工程,进行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经过整整一年的实习和实际工作,学生们的工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较好地完成了设计任务。

现场实习

建筑工地

贯彻《高教六十条》

1961年9月,中共中央批准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以下简称《高教六十条》),在学习的基础上,学校定出贯彻《高教六十条》的一年规划和《学校工作六十五条》,有计划有步骤地试行《高教六十条》的各项规定。在贯彻《高教六十条》中,学院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科学研究方面,在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培养师资、领导体制和制度、物资设备和生活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1.落实《高教六十条》

太原工学院在贯彻落实《高教六十条》中,实行了如下办法:

提高教学质量方面, 贯彻了“少而精"的教学原则。

科学研究方面,强调科学研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与教学紧密结合。

领导体制和制度方面,实行党委领导下以院长为首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

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强调正确处理红与专的关系,设立了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

党的工作方面,着重加强党的教育方针和其它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课堂教学,老教师上第一线;反复试讲,合格者才能上讲台;互相听课,集体评讲;开展课堂讨论。

实验教学,选派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到实验室工作;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实验开出率。

课程设置,坚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建立课程设计等严格制度。

毕业设计,坚持“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

师资培养,举办教师进修班;派教师外校进修,选拔优秀教师作为在职研究生,选拔骨干教师,按专家水平在职培养。

教学管理,实施《教研组工作细则》《班级工作条例》《教学研究会简则》《优秀学生条例》等。

2.成效卓著

贯彻《高教六十条》以来,学院广大师生刻苦学习、奋发读书的风气日益浓厚。如土木系给排水专业6301班和土木建筑学专业6401班,在团支部的带领下,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成为全校学习的榜样。同时,学院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全院各系各教研组先后共举行了科学报告会29次,教学讨论会4次,读书报告会64次,专题讲座11次,邀请校外专家来院作学术报告4次。通过学术活动,发挥了教师的教学专长,提高了学术水平,促进了科学研究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太原工学院》校报对学院广泛开展学术活动的报道

1962年秋,学院首次培养研究生,由朱景梓、田种德、熊大慰3位教授分别担任导师,共招收研究生6人,即齿轮2人,工程结构2人,电机2人。这不仅是开创了山西省培养研究生的先河,而且是学院学术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太原工学院》校报对学院首次培养研究生的报道

1963年5月3日至5日,太原工学院举行了第三次科学报告会,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副校长、著名数学家赵访熊教授,水电部电力建设总局王平洋总工程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曹居易工程师,以及兄弟院校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报告。通过科学报告会,进行了学术交流,活跃了学术空气,促进了科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稳定教师队伍,鼓励和表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老教师,在校庆期间,学院为张静山教授、郑文华教授举行了教学生活50、40周年祝贺会。

为张静山教授、郑文华教授举行50、40周年祝贺会

1963年10月熊大慰教授出席全国电机工程学会,受到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全国地质工作会议全国电机工程学会代表合影

1964年夏,刚果青年代表团来院参观,赵宗复和省教育厅副厅长程继武等同志陪同刚果青年代表团参观了学院,并合影留念。

1964年,刚果青年代表团来我院学习

1964年到1965年,根据中共山西省委的部署,全院师生分期分批的停课下乡,参加了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直至文革开始后才返校。

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独立建院以来,太原工学院不断探索,继续前行,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至1966年,学校专业设置增加到17个,在校学生达3000余人,有了一支较高水平的近700人师资队伍,专职科研人员发展到28人。实验室发展到63个,教学设备仪器有所充实。图书馆藏书增至41.2万册,中、外文期刊2100多种,校舍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逐步健全了学院的管理机构,积累了办学经验,提高了教学质量,涌现出不少科研成果。学院已具备了一所社会主义工科大学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独立建院以来,太原工学院共为国家培养出全日制毕业生8890人,夜大、函授毕业生880多人。这些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绝大多数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其中有省、市和高等院校以及厂矿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以及在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工程师、专家、学者和教授。

太原工学院无线电系801教研室留念(1962年)

毕业证

学生证

最新动态

网站地图